今年前10个月,建材行业生产、销售和效益大幅增长。但值得关注的是,生产增速仍然偏快,局部地区出现投资过热苗头。
1~10月,统计规模以上建材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(现价)为14058亿元,同比增长31.9%,增幅提高1.9个百分点。累计生产水泥11.05亿吨,增长14.2%,增幅同比回落5.8个百分点;生产平板玻璃4.1亿重箱,增长14.6%,提高1.7个百分点。建筑陶瓷、深加工玻璃、玻璃纤维纱、石膏板、防水卷材、水泥压力管和砖、瓦生产增长幅度均超过25%。
规模以上建材企业累计完成工业销售产值(现价)13692亿元,同比增长31.9%,高于去年同期0.2个百分点。平均产销率为97.4%,高于去年同期0.02个百分点。
今年以来建材价格水平总体平稳有升,1~9月份建材产品出厂价格同比指数为2.8%。水泥价格总体稳中有升,东北、中南等地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明显提高。平板玻璃价格承接去年底上涨趋势,1~9月份始终维持高位振荡。重点监测企业普通42.5级水泥和4mm浮法平板玻璃平均出厂价格分别为284元/吨和65元/重箱,同比提高1.1%和2.6%。
全行业经济效益同比大幅提高。1~8月份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511亿元,同比增长59%,建材行业内各分行业均实现盈利。其中,水泥制造业实现利润123亿元,增长83.2%;平板玻璃14.5亿元,扭亏增盈25亿元。
1-9月,累计完成出货值1051亿元,同比增长25.8%,增幅下降7.2个百分点。平板玻璃、深加工玻璃、玻璃纤维纱出口继续保持50%左右高增长。近两年持续出口高增长的水泥今年一季度首次出现下降,1~9月份累计出口水泥及熟料2803万吨,同比下降4.4%,说明水泥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作用开始显现。
1~9月,新型干法水泥比例提高到53.5%,落后产能由于淘汰力度加大进一步下降。企业兼并重组步伐加快,中国建材集团控股组建南方水泥集团,中材集团、海螺、冀东等一批国家重点支持的大型企业集团发展势头良好。平板玻璃中浮法玻璃比重达到85%以上,其中,优质浮法达到20%,玻璃深加工率达到25%。玻璃纤维产品中大型玻纤池窑工艺所占比例接近70%。
全行业节能减排意识提高,利用水泥生产余热发电的在建、拟建项目同比明显增加。协同处理和利用废弃物、垃圾生产水泥项目越来越受到社会各方面重视。上半年建材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7.84%,水泥单位能耗下降7%。由于更加严格执行环保排放标准,有关水泥生产造成的粉尘及CO2、SO2排放有所下降。与此同时,水泥、砖瓦等产品生产中综合利用水平则进一步提高。
一是生产增速偏快,局部地区存在盲目投资倾向。在去年水泥产量15.5%高速增长基础上,今年1~10月份继续保持14%以上的增速。1~9月,建材工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90亿元,同比增长50.9%,高于去年同期11.9个百分点,高于制造业平均增幅21.6个百分点。其中,水泥投资增幅46.8%、水泥制品60%、建筑陶瓷68%、建筑用石加工86%、防水建材127%、轻质建材65%、保温隔音材料85%、非金属矿采选业42%。今年水泥投资出现快速增长,主要是水泥工业加速结构调整、淘汰落后和节能减排综合因素推动的结果。虽然前三季度水泥投资增长较快,但考虑到近两年出现的负增长,增幅仍属合理范围。但不能忽视的是,少数地区也开始出现盲目投资、高水平重复建设倾向。
二是结构调整地区不平衡,淘汰落后任重道远。虽然目前全国新型干法水泥平均比例达到53.5%,但仍有部分省区比例还不到25%。按照“十一五”淘汰落后水泥产能目标,今年至少要淘汰5000万吨。而目前全国尽管关停淘汰落后产能近3000万吨,但其中真正拆除生产线多万吨,相当部分的落后产能仍只是处在停产状态,随时有死灰复燃的危险。
三是成本上涨压力增大。煤、电、油、运价格持续上涨,加之差别电价政策执行和出口退税政策调整,将使建材生产成本费用提高、短期盈利能力下降,全行业经济效益提高面临更大压力。
从现在开始到“十一五”末,天津市将投资164.49亿元,建设282个项目,从工业污染防治、生活污染防治、农业面源污染防治、地表水污染治理和近岸海域污染防治等5个方面,展开对天津市水污染的治理,彻底改善天津地表水和近岸海域环境质量。
这282个项目建成后,将可削减天津市“化学需氧量”这种主要的水污染物9.9万吨,有效地改善地表水和近岸海域环境质量,促进减排任务的完成。
中心城区、滨海新区、外环线万人以上的中心镇,都必须在建设污水处理厂的同时,建设与之相配套的再生水厂。各工业园区也要建设配套再生水设施,再生水厂设计能力要达到污水处理量的30%以上。
景观河道、水库等水域,都要进行生态治理。其中,将对海河、津河、复兴河等一、二级河道采用投放不同食性的鱼类、建设人工鱼巢群、底泥生物修复、植物栽培等生物技术进行治理,每年投放水生生物苗种1亿尾以上,同时在水库、河道建设人工鱼巢群30个。
多年来,国内造纸行业生产总量一直低于消费总量,每年大量进口纸张,而出口量极小,成为世界造纸产品主要进口国。为此,“十五”期间,国家将纸浆、纸及纸板列入国家《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》和《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》中的鼓励类,从而使造纸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。2006年,纸及纸板的产量达到6500万吨,比2000年增长1.13倍;消费量6600万吨,比2000年增长0.85倍。2000年至2006年,生产量年均增长13.44%,消费量年均增长10.76%,生产量的增幅高于消费量的增幅。截至今年9月,累计生产量为5689万吨,预计全年生产量为7500万吨,全年消费量为7100万吨,2007年生产量将首次超过消费量。
随着造纸产业结构调整和国内生产量的增加,特别是部分纸种生产能力的快速增加,使国内进出口形势发生了较大的变化。从2004年开始纸及纸板进口量出现负增长,而出口量从2001年开始逐年加大。截至2007年9月,累计进口纸及纸板314万吨,出口纸及纸板343万吨,预计全年进口量为410万吨,出口量450万吨,出口总量将首次超过进口总量。
2007年生产总量超过消费总量,出口总量超过进口总量。这是我国造纸行业发展历史上的重大拐点,也标志着我国造纸行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。